今日,A股小幅波動,主要股指漲跌互現,科技成長股繼續活躍,北證50指數再創年內新高,大盤藍籌股略有調整,上證50、滬深300小幅飄綠。
上漲個股遠多于下跌個股,成交保持平穩。
盤面上,AI眼鏡、橡膠、國防軍工、人形機器人等板塊漲幅居前,電信服務、影視院線、保險、光伏設備等板塊跌幅居前。
Wind實時監測數據顯示,機械設備獲得主力資金逾62億元凈流入,醫藥生物獲得逾57億元凈流入,基礎化工獲得逾43億元凈流入,商貿零售、國防軍工均獲得超20億元凈流入。計算機主力資金則凈流出逾28億元,建筑裝飾、電力設備、通信也凈流出超10億元。
展望后市,東興證券認為,春季行情的持續性可能會比市場預期的更好,有望延續到兩會。以大模型平權為代表的科技普惠行情,所覆蓋的行業范圍和對產業的影響程度,都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AI 對行業賦能的腳步真正開始加快,行情的縱深度可比肩2015 年的互聯網+,從更深層次來看,是超越當年的互聯網+的,大科技行情可能會貫穿上半年行情甚至于全年。
國信證券指出,經濟周期從磨底向復蘇切換時,“低估值+高股息”主線逐漸轉向“高成長”賽道,目前價格由低迷轉為回暖的早周期階段支持科技風格延續。當前中美周期錯位下,中國科技企業的自主創新(如DeepSeek模型開源、算力平替)更具戰略價值。AI技術突破打破了傳統比較優勢理論,國內企業從應用層模仿轉向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如芯片、大模型),形成"技術驅動+價值重估"雙輪驅動。
AH醫藥股今日聯袂高開高走,A股醫藥板塊全天保持強勢,醫療服務、人腦工程、CXO概念、民營醫院等細分板塊漲幅居前,光正眼科、國際醫學、新里程、寶萊特等強勢漲停。
港股創新藥精選50指數、基因及腫瘤學指數、恒生醫療保健指數等紛紛逆勢上揚,歌禮制藥一度飆漲逾36%,創3年來新高,騰盛博藥、永泰生物、昭衍新藥等也均大幅漲超20%。
ETF漲幅前20位的基金18家與醫藥行業相關,醫療ETF、醫藥ETF、創新藥50ETF、生物醫藥ETF基金等漲幅居前。
消息面,商務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明確推動生物醫藥領域有序開放。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參與生物制品分段生產試點,加快省級試點方案、質量監管方案審核,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優化資源配置,及時協調解決試點過程中企業遇到的困難問題。研究完善醫藥領域開放政策,便利創新藥加快上市,優化藥品帶量采購,進一步提高醫療器械產品采購可預期性。
此外,為便于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集采藥品質量安全等情況,進一步提升集采藥品生產透明度,國家醫保局擬于2月28日舉辦第一期“集采開放日·走進中選企業”活動,邀請公眾赴有關集采藥品生產企業,實地參觀藥品生產過程,并就企業生產經營等情況座談交流。
國融證券稱,近年來國產新藥授權出海百花齊放,二代IO、減肥藥、自免TCE、ADC、新機制、新適應癥等熱點頻出。圍繞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大背景,創新+國際化仍是核心關鍵詞,重點關注創新藥,以及基本面開始改善的創新藥產業鏈。
橡膠板塊全天單邊上揚,板塊指數大漲逾4%,創2024年10月8日以來最大單日漲幅,成交也較昨日激增逾1倍,創4個月多來新高。三力士、長鴻高科、黑貓股份強勢漲停。
國金證券表示,天然橡膠行業自2018年開始一直在周期底部震蕩,未來隨著供需的改善和政策帶來的成本抬升,價格有望進入上升通道。需求:核心下游輪胎行業持續擴產,對天然橡膠需求具備較強支撐;供給:東南亞主產區天然橡膠產量進入瓶頸期,未來整體供應增量有限;價格:天然橡膠周期屬性較強,短期季節性波動延續,長期價格中樞有望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