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悅 制圖
上半年券商保薦“成績單”日前塵埃落定,共33家券商擔任了IPO、定增、可轉債等股權融資項目保薦機構。IPO和定增項目方面,中信證券分別以6家、16家保薦數量均位列第一,同樣居前的還有中信建投、華泰聯合、國泰海通等頭部券商。業績收益方面,共8家公司承銷及保薦費用超過1億元。
中信證券項目數量居首
Wind數據顯示,以上市日作為統計標準,2025年上半年共有33家券商(子母公司合并,下同)擔任了IPO、定增、可轉債等股權融資項目保薦機構。其中,參與IPO項目保薦的券商機構共25家,參與定增項目保薦的券商機構共23家,參與可轉債項目保薦的券商機構共14家。
從項目數量來看,IPO項目方面,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共有51家企業IPO項目發行。具體來看,中信證券以6家保薦數量位列第一,中信建投、華泰聯合、國泰海通以5家保薦數量位列第二;申萬宏源、東興證券分別完成4單IPO保薦項目,緊隨其后;此外,天風證券、國投證券和國聯民生證券均在年內完成了2單IPO保薦項目。
相比IPO項目,定增領域保薦業務的頭部效應則更為凸顯,數量居前的均為行業內頭部機構。數據顯示,中信證券以16家定增項目保薦的數量位居行業榜首,緊隨其后的為中信建投和國泰海通,定增保薦項目數量均為6家;而華泰證券的定增保薦項目數量也達到了5家。
金額方面,據Wind統計,上半年IPO項目募資金額共353.9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逾9%。共有9家券商保薦項目募資金額超過10億元,其中,中信建投證券保薦項目募資金額達86.50億元,領跑行業;華泰聯合證券、中信證券位居其后,IPO項目分別募資38.79億元、34.79億元;東興證券、國泰海通保薦IPO項目募資金額也均達到了20億元以上。
相較IPO,定增領域股權融資金額則占據更大比例。數據顯示,上半年定增項目合計募資共2914.54億元,其中5家券商保薦定增項目募資超百億元,分別為中信證券、國泰海通、中銀證券、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其中,中信證券保薦項目合計募資超千億元,為1032.85億元;國泰海通保薦定增項目合計募資達900億元,為900.07億元;另三家券商保薦項目募資金額也均超過了200億元。
截至目前,上述33家券商中,共有8家公司承銷及保薦費用超過1億元。其中,中信建投承銷及保薦費用最高,為4.13億元;中信證券、華泰聯合保薦費用均超過3億元,分別為3.74億元、3.22億元;國泰海通承銷及保薦費用為2.19億元;東興證券、申萬宏源、國聯民生、中金公司的承銷保薦費用達到了1億元以上,剩余20余家券商承銷保薦費用則在0.03億元—0.91億元之間。
頭部與中小機構撤否率分化明顯
從儲備項目來看,截至7月8日記者發稿,目前共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國泰海通所保薦的排隊IPO項目超百個,分別為179個、129個、102個。其中,已受理項目居前的同樣為上述三家券商,項目數量分別為國泰海通20個、中信證券20個、中信建投14個。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北交所成為IPO熱門申報地。據統計,截至7月8日,今年以來新增受理的175家企業中,有22家企業申報科創板,18家企業申報創業板,共21家企業申報滬市主板或深市主板,共有114家企業申報北交所,占所有板塊上市申請企業總數的65.14%。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8日記者發稿,共有34家券商參與了北交所已受理項目的保薦。在這些項目中,保薦數量排名前三的券商分別為國泰海通、中信建投和中信證券,保薦數量分別為16家、11家和9家。此外,東方證券、東吳證券、開源證券等中小券商也積極參與了保薦北交所IPO項目。
IPO項目撤否率方面, 整體來看各券商機構分化較大,頭部機構由于保薦項目基數較大,撤否率相對較低;而部分中小機構僅有一兩個項目,因而撤否率相對較高。
數據顯示,截至7月8日記者發稿,國泰海通目前排隊中IPO項目的撤否率最低,為4.44%;此外,廣發證券上半年排隊項目的撤否率為8.33%,同樣低于10%。華泰聯合、招商證券、中信證券、國投證券、西部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排隊項目的撤否率均在20%以內。
長城證券、江海證券、東海證券、國新證券、長城國瑞以及五礦證券的項目撤否率達到了100%,不過上述機構上半年均只有1家擔任保薦機構的IPO項目。此外,上半年共4個保薦項目的德邦證券、財通證券,其項目撤否率均達到了50%;國信證券的保薦項目達到了13個以上,撤否率則相對較高,為30.77%。
投行業務收入有望回暖
展望券商投行業務后續發展,機構人士認為,在相關支持政策落地以及一二級市場聯動活躍的背景下,券商投行業務有望回暖,進而實現業績的同比增長。
“證券公司作為中介機構,在落實好自身‘資本市場看門人’責任的前提下,業務發展受益于資本市場改革政策。”開源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高超表示,進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落地后,科創板IPO邊際放松,利好券商投行、PE直投業務發展。當前券商板塊估值和機構持倉位于低位,宏觀層面穩股市舉措延續,疊加業績持續同比增長,繼續看好券商板塊機會。
中信證券也認為,在二級市場持續向好,一級市場快速復蘇的背景下,券商板塊具備較強上漲潛力,重點關注境外業務實力較強、投行業務保持領先的證券公司。
與此同時,在頭部效應日漸突出的當下,證券行業的并購整合同樣也為投行業務發展帶來促進作用。
中航證券表示,從單家券商承銷表現來看,長期以來由“三中一華”(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華泰聯合證券)主導的投行業務格局發生了一定變化,國泰海通通過戰略合并形成的協同效應顯現。綜合來看,目前監管明確鼓勵行業內整合,在政策推動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趨勢下,并購重組是券商實現外延式發展的有效手段,券商并購重組對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優化資源配置以及促進市場健康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同時行業整合有助于提高行業集中度,形成規模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