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江蘇省統計局網站公布2024年江蘇13個設區市地區生產總值。據了解,2024年江蘇地區生產總值達13.7萬億元,同比增長5.8%;蘇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727億元,位居全省第一。蘇州、南京、無錫、南通和常州地區生產總值均超萬億元,徐州緊隨其后,達9537億元,有望成為江蘇下一座GDP“萬億之城”。13市中,有8個城市增速高于全省5.8%的全省增速,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2.67萬億元!蘇州穩居全省第一
根據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4年蘇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726.9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蘇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穩居全省首位,也是全省唯一GDP超兩萬億元的城市,經濟總量繼續穩坐地級市前列。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2.0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12516.7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14008.3億元,增長5.0%。
去年,蘇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邁上4.7萬億元新臺階,比上年增長4.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2%。重點行業成為引領增長的“主力軍”,電子信息行業實現產值14312.5億元,比上年增長9.2%;汽車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產值分別比上年增長7.6%和7.9%。工業百強企業實現產值16247.9億元,比上年增長8.4%,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貢獻率達60.2%。民營工業產值達到23163.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9.3%,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
蘇州制造業加快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5726.3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航空航天制造業、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分別增長9.1%和15.9%。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產值比上年增長8.4%。集成電路、傳感器、通信及電子網絡用電纜等高新技術產品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20.1%、81.2%、11.1%。
2024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35.7億元,比上年增長1.7%。工業投資較快增長。工業投資突破2000億元,達2121.9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其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20.7%、22.2%、29.3%。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34.6%,比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全市完成高新技術產業投資1032.5億元,比上年增長14.9%,高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3.2個百分點,其中航空航天制造業、智能裝備制造業、新能源制造業分別增長53.7%、31.7%和58.3%。
過去的一年里,蘇州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26193.1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出口額16368.8億元,增長8.5%;進口額9824.3億元,增長4.1%。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分別實現進出口額10346.4億元、14818.9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6.9%、7.7%。
過去的一年里,蘇州金融市場穩健運行,資本市場穩定擴容,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54232.9億元,比上年增長1.1%;貸款余額56007.3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制造業本外幣貸款余額近萬億元,達9973.6億元。全年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10家,其中境內A股上市公司5家,位列全國第三。年末上市公司總數達267家,其中境內A股上市公司219家,位列全國第五;科創板上市公司55家,位列全國第三。
全省擁有5座“萬億之城”
南京和無錫分別以超1.85萬億元和1.62萬億元的總量,位列江蘇第二、第三位,顯示出較強的經濟實力規模。
作為江蘇省會的南京,202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500.8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31.00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5831.06億元,增長2.5%;第三產業增加值12338.75億元,增長5.4%。2024年,南京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2%,增幅較前三季度提升0.2個百分點。增長面持續擴大,列統的37個行業大類中,有28個行業累計增加值實現正增長,增長面達75.7%,較1—11月擴大8.1個百分點。
再來看無錫,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63.2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0.45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7716.02億元,同比增長6.2%;第三產業增加值8406.82億元,同比增長5.4%。
2024年,無錫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其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66.3%,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較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0.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0.4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59.1%。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87.36億元,同比增長4.0%。實現進出口總值7709.46億元,規模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9.1%。
2024年南通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421.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2%,高于全國(5.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32.1億元,增長2.7%;第二產業增加值5906.8億元,增長6.9%;第三產業增加值5983.0億元,增長5.7%。
2023年,常州成為江蘇省第五座“萬億之城”。2024年,常州能否守住“萬億之城”,也是外界關注的話題。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達1081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2023年增長6.1%,增速位列蘇南第一。從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85.3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5139.4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5488.9億元,增長6.4%。2024年,常州工業生產增勢良好,新動能加速集聚。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2023年增長7.0%,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首破1.7萬億元,增長3.8%。新能源領域“應用”環節完成產值同比增長12.3%,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達73.0%,其中新能源整車制造業產值增長6.8%。“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向上向好的勢頭,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新質生產力持續鍛造,發展新動能不斷催生。”常州市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徐州有望成為第6座“萬億之城”
除了南京、蘇州、無錫、南通、常州五座“萬億之城”外,徐州、揚州、鹽城、泰州4個設區市也定下GDP過萬億元的目標。在這其中,徐州最有可能成為江蘇第6座“萬億之城”。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4年徐州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37.1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4%,增速比前三季度回升0.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80.06億元,同比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3669.35億元,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5087.71億元,增長7.1%。
2月5日,春節后上班第一天,全市“干字當頭、狠抓落實”新春動員會召開。市委書記宋樂偉提到,經過全市上下的拼搏實干,徐州躍上了新的千億元臺階,站在了扎實朝著萬億城市邁進的新起點。他表示,圓滿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扎實朝著萬億城市邁進,是今年全市工作的鮮明主題。
再來看揚州市,202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09.6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6.72億元,同比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3653.54億元,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3809.38億元,增長5.7%。
2024年,鹽城經濟運行呈現“生產平穩、內需改善、質效提升”的平穩發展態勢。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全市實現生產總值7779.1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45.8億元,同比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3012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3921.4億元,增長5.6%。
泰州市地區生產總值也突破7000億元,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規劃總量目標。大健康產業成為泰州經濟發展亮點。泰州醫藥高新區吸引了大量的醫藥研發企業和生產企業入駐,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醫藥產業鏈,擁有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的化學藥、中藥重磅產品近20種,在新藥研發方面也取得重要成果,提升了市場競爭力,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作為泰州另外一個地標產業,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的成績一樣不俗。目前,泰州市已成為全國最大民營造船基地、全國唯一造船完工量超千萬載重噸的地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