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后,多家銀行理財公司或投資經理對2025年市場表現與投資機會進行展望。
2025年權益資產和固收資產的表現如何?綜合各大理財公司的觀點,在權益市場方面,多家銀行理財公司展現出樂觀態度,看好當前權益類資產的性價比;而固收資產方面,多家理財公司持有相對謹慎態度,認為未來債市波動可能加大。
除了理財公司投資研判,近期多位券商分析師對銀行理財市場2025年整體趨勢進行預判。一些分析師認為,對于理財市場而言2025年或面臨多方面挑戰,包括理財收益率下行、理財規模擴張壓力、凈值波動可能性加大,以及資產多元化存在一定挑戰。
看好權益資產性價比
隨著2025年市場展望逐漸清晰,多家銀行理財公司對權益市場前景普遍持樂觀態度。部分理財公司近期披露的理財產品投資報告中,一些投資經理也表達了相似的看法。
招銀理財認為,去年以來,政策持續從規范化監管、長期資金支持、考核模式轉變等多維度進行資本市場管理及提效,有利于權益市場的中長期發展,中期維度對權益市場維持看多觀點。
“整體而言,隨著增量的中長期資金平穩入市,疊加年內宏觀政策包括財政與貨幣仍將發力支持經濟穩步修復,市場慢牛可期。擾動因素多在外圍,預計積極的政策應對態度也為市場提供較充分的安全邊際?!闭秀y理財表示。
興銀理財的投資經理在產品投資報告中對2025年的權益市場進行展望,系統性看好A股和H股的權益資產性價比。認為在低估值的背景下,權益資產的波動率有望降低;在政策出臺、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良性調整的周期下,股票基本面向上概率較大。
在部分中郵理財投資經理看來,展望2025年,國內經濟將有望低位企穩,但向上缺乏彈性、企業盈利改善仍需進一步觀察,疊加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股市表現可能更多依賴于政策和流動性。
多家合資理財公司也在2025年投資展望中表達類似看法。其中,貝萊德建信理財首席固收投資官王登峰近期指出,去年三季度末以來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刺激資本市場的政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降低交易成本、引導長期資金入市等舉措。這些政策不僅增強了市場信心,也為權益市場帶來了良好的投資機會。
法巴農銀理財表示,權益市場方面,若政策支持落地、消費支持落地、出口下滑不明顯的前提下將有較好發展,疊加上貨幣政策的支持,國內權益全年收益可期。
具體板塊上,不同機構的具體偏好并不完全一致,但高股息紅利資產被多家機構普遍提及。施羅德交銀理財對全年A股市場的前景保持樂觀,各項政策支持下的市場信心有望持續回升,內需消費、高股息紅利、科技成長等主線方向明確,機會大于風險。
而民生理財的投資經理在投資報告中表示,積極捕捉結構機會,包括股債比價角度明顯受益的紅利板塊、內需發力方向的板塊、穿越周期的行業龍頭、新質生產力方向機會層出的成長板塊。
債市波動概率增大
與權益市場的樂觀預期相比,各理財公司對債券等固收資產的投資觀點則顯得相對謹慎,普遍認為2025年債市波動概率將增大。
近日,平安理財首席權益投資官熊珣表示,雖然2025年債市仍有機會,但基礎收益下行導致回報中樞不可避免下行,且債市在利率低位時波動可能加大。因此,平安理財傾向于做“固收+”類型的產品,以債權資產打底,并加入其他策略以應對市場波動。
招銀理財指出,盡管國內穩健寬松的貨幣政策對債市資金面仍偏友好,但當前債市絕對收益率已偏低,疊加穩增長政策擾動,預計債市未來一個季度內收益率的波動將加大。
貝萊德建信理財王登峰也提醒投資者,目前債市收益率已降至歷史低位,雖然短期內仍有繼續走低的可能性,但進一步壓低收益率已變得困難重重。他認為債券市場長牛行情雖具吸引力,但在當前位置仍需謹慎行事。
光大理財的投資經理在2024年四季度投資報告中展望,2025年一季度受繳稅、春節等因素影響,資金面趨于收斂,但降準降息訴求強烈。若兩會公布的主要經濟社會目標和財政政策力度超預期,可能會帶來短期波動。
在具體債券品種上,一些理財公司也作出分析。例如,在利率債方面,施羅德交銀理財認為,國內當下持續的低利率環境有助穩定需求,利率易降難升,整體走勢較為積極。10年期國債收益率預計在低位區間波動概率較高。法巴農銀理財預計,債券收益率中長期下行趨勢大概率仍將延續,具體幅度則或取決于貨幣政策的寬松情況以及2025年政策效果的顯現。
而信用債方面,施羅德交銀理財表示當前信用債絕對收益較低,利差定價對化債等利好體現較為充分。目前債務置換政策對于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降低地方債務成本、提升財政透明度具有較為明顯的積極作用。法巴農銀理財表示,在低利率環境持續的背景下,信用債市場預計將以震蕩為主,或難以再現2024年的趨勢性壓縮行情;基本面亦不支持收益率及信用利差大幅上升。
機構:理財市場或面臨多重挑戰
2024年,銀行理財市場規模呈現較快速度回升,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4年)》,2024年理財產品規模增長3.15萬億元,達到29.95萬億元。其中,2024年上半年增幅明顯較快,下半年增速有所放緩。
面對2025年理財市場整體趨勢,多家券商的分析師近期發布研報指出,相對于2024年,理財市場或將面臨多重挑戰。
國盛證券近日研報認為,2025年的理財市場所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一是由于底層資產債券收益率的下降,疊加此前配置的高收益資產逐步到期,理財收益率將進一步下行;二是理財規模擴張或存在一定壓力,甚至階段性存在回撤壓力;三是凈值波動可能加大,理財凈值管理可能面臨更大挑戰;四是資產多元化面臨挑戰,資產多元化方面總量上變化有限。
中金公司也認為理財或面臨多重挑戰:一是在渠道端約束下,理財多元化產品布局仍有阻力,含權產品持續收縮、同質化競爭加劇;而理財產品渠道多極化尚需時日。二是理財配置近四分之一的存款類資產面臨收益下行壓力,理財需在大類資產配置層面重新權衡風險與收益。三是各類估值平滑機制面臨著監管層面的整改壓力與不確定性。
華西證券則持相對樂觀看法,認為2025年理財規模有望繼續增長。雖然理財也在降成本,不過其收益仍有競爭力,存款脫媒現象或將持續,為理財規模擴容提供支撐。不過,該機構同時表示,規模增長的過程中,資產配置或成難題,2025年或上演極致收益荒。
中金公司分析指出,從歷史經驗來看,理財“制勝的法寶”是差異化的資產和差異化的估值體系;在資產標準化、估值凈值化的趨勢下,理財如何維持競爭優勢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華西證券則認為,未來理財與公募基金的合作可能也會更加緊密。一方面理財或繼續強化短債基金的流動性管理功能;另一方面,理財可能還希望借助公募基金的投研優勢與交易能力,拓展投資策略和收益來源。
校對:廖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