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少龍
嶺南春早,潮涌珠江。2月5日,廣東“新春第一會”如約而至。這是廣東連續第3年在春節后首個工作日,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
托起一個新“廣東”
當下,科技創新持續引領產業發展,以科技為支撐的產業實力,已經成為大國戰略博弈的關鍵點。于變局中開新局,廣東聚焦于“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旨在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的“硬實力”。
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大會上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的產業版圖,能否建成具有21世紀時代特征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決定了能否在未來發展和激烈的國際競爭當中贏得戰略主動。
廣東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肩負著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更要在推進產業體系現代化上先行先試、作出示范、勇挑大梁,以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托起一個具有雄厚實力、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無窮魅力的新廣東。
數據顯示,廣東擁有制造業所有大的門類,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一體發展,成長出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新經濟增加值占比1/4,高技術制造業占比近1/3,去年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8%。
“產業體系向新圖強,發展才能以質取勝。”黃坤明指出,要以新的生產力理論為指導,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練好高質量發展的“看家本領”,挺起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
為此,黃坤明提出了四個要求:要鍛造先進制造鋼筋鐵骨;要點燃科技創新澎湃引擎;要育成現代企業強壯主體;要培厚發展環境肥沃土壤。
激活金融一池活水
隨著我國經濟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金融服務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力量。
數據顯示,現代服務業已成為廣東省第一大產業,2024年全年增加值突破5萬億元,占GDP比重近40%。其中,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24萬億元,占GDP比重8.8%;全省金融機構總資產超過47萬億元,占全國的1/9;存貸款規模分別達到36.6萬億元、28.4萬億元,均占全國的1/9;上市公司875家,總市值14萬億元,占全國的1/6。
廣東省副省長劉紅兵提出,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擴大服務業高水平對外開放,集聚發展總部機構,加快建設深交所、廣期所等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做大做強金融龍頭企業,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持續深化與港澳規則機制“軟聯通”,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現代服務業新體系。與此同時,充分發揮金融功能,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鏈,一體推進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更好穩鏈、強鏈、固鏈,創造更多投資和經濟增長點,為廣東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有力金融支撐。
廣東證監局副局長黃王侯表示,建議地方政府,堅持質量優先,用好灣區優勢,支持優質企業上市融資,引導優質資源加速集聚,有力有效化解風險,改善市場結構,維護市場穩定。建議金融機構,突出功能性定位,加快適應新形勢新機遇,加強專業能力建設,完善直接融資服務體系,深耕地方經濟產業,精準有效服務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建議各家企業,堅定發展信心,用好資本市場工具,增強并購活力,夯實經營基礎,完善公司治理,提高投資者回報,不斷開拓發展新局面。
澆灌無數科創新星
人形智能服務機器人在展區舞動身體“翩翩起舞”、連方向盤都省了的無人駕駛公共汽車閃亮登場、電動智能飛行器霸氣外露……
在會場外的產業科技融合發展成果展現場,一股“科技感”撲面而來,該成果展涵蓋了醫療器械、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領域的代表性成果,讓人目不暇接。
記者注意到,在大會的發言中,黃坤明還點名了多家在科技創新方面作出領先貢獻的大公司。
黃坤明提到,華為以領先的數字技術賦能千行百業,深度求索(DeepSeek)以不怕虎的勇氣銳氣撼動美國人工智能巨頭、產生連鎖效應,宇樹科技的機器人登上央視春晚舞臺,中國已經顯示出引領時代浪潮的全新氣象,廣東更應該在百舸爭流中奮力爭先。
近年來,廣東高水平謀劃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從制定科技創新條例到出臺全過程創新鏈“1+N”政策,從部署加快建設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到發布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各種支持政策應出盡出,企業獲得感不斷增強。
作為企業代表,華為公司董事長梁華在發言時表示,華為持續打造堅實的數智基礎設施底座,扎實推進人工智能發展戰略,通過技術創新和場景創新賦能千行百業,助力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數據顯示,目前,廣東9家制造業企業進入世界500強,累計培育8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6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190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208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大力推動技術改造和數字化賦能,近5年來累計超4.5萬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4.4萬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