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債券通周年論壇2025在港交所的香港金融大會堂舉辦。
債券通“北向通”于2017年推出,是香港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的重要發展里程之一,隨后債券通相關制度持續優化,2021年“南向通”和2023年“互換通”相繼落地,也為兩地的互聯互通機制翻開了新篇章。
過去8年,債券通成績斐然。在本次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江會芬表示,全球前100大資產管理機構已有80余家進入中國債券市場投資,境外投資者交投活躍。在境內外各界的共同推動下,中國債券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顯著提升。
債券通成首選渠道
據了解,債券通是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的創新合作機制,境內外投資者可通過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機構連接,買賣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交易流通債券。
在債券通的助力下,中國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升。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過去8年,債券通已成為國際投資者參與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首選渠道,其蓬勃發展反映了全球市場與內地在岸市場深化互聯互通的需求。
多項數據也證明了這一趨勢。截至2025年5月,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已迎來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的1169家國際投資者,并將持續助力投資者探索中國市場價值,把握發展機遇。同期,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在岸債券規模達4.35萬億元,近5年年均復合增速約12%,反映了國際資本對中國債券市場的長期信心。今年1月至5月,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市場累計達成現券交易約7.9萬億元。截至5月末,北向互換通已吸引82家境外機構入市,累計成交超過12000筆,名義本金總額約6.9萬億元,日均成交規模實現了數倍增長。
對此,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也指出,債券通8年來的發展令人矚目。在過去一年,債券通下境外投資者持有的合資格在岸債券在香港作為抵押品的應用場景不斷增加,從互換通北向交易、離岸人民幣回購業務,到香港場外結算公司的衍生品交易。截至目前,香港場外結算公司已接受用作抵押品的在岸國債規模達到30億元。這些舉措為國際投資者持有在岸債券提高了靈活性和資本效率,進一步增強了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
對外資吸引力不斷提升
在論壇現場的多位監管層人士看來,當前國際局勢復雜多變,中國債券市場的吸引力卻不斷攀升。
梁鳳儀表示,香港證監會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是發展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重中之重便是人民幣固定收益市場。近期,圍繞美元資產全球主導地位的討論再次升溫,投資者正重新配置資產來分散風險,人民幣國際化正逢其時,香港定當抓住機遇。
對此,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同樣認為,受政策變動與經濟不確定性影響,全球資本市場波動劇烈,在這種不可預測的震蕩中,多元化成為最重要的投資策略。在全球資產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中國債券資產展現出獨特吸引力,原因有四:其一,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已居全球第二,具備充足的市場深度與流動性,在全球投資者的資產配置中地位日益重要。其二,中國債務水平相對較低,政府債務占GDP比率遠低于部分主要發達經濟體。其三,過去10年,中國在岸市場與全球主要市場的相關性僅為0.1,這使中國債券成為優質的分散投資標的。其四,中國債券的風險調整后收益頗具吸引力。過去一年,在岸人民幣債券的年化波動率約為1.3%,顯著低于同期其他發達市場的波動率。
“這些特性的疊加,使中國債券市場成為全球投資者尋求優質資產時的理想選擇。事實上,近期一項針對各國央行的調查顯示,超30%的受訪者計劃在未來5年內增加人民幣資產持有量。”余偉文還指出,隨著內地機構投資者日益尋求分散投資組合、擴大海外資產配置,通過香港平臺投資海外的“南向通”也將迎來巨大增長潛力。
優化措施注入新動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8日當天,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管局宣布了數項債券通優化擴容的措施,包括擴大南向通參與機構范圍,加入券商、基金、保險、理財等四類非銀機構;優化離岸人民幣債券回購業務,允許回購期間債券再質押使用等。
對此,梁鳳儀認為,上述舉措將為債券通發展注入新動能,并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獲取人民幣流動性支持,提升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競爭力。
江會芬也指出,今年上半年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全球市場劇烈波動,但中國金融市場表現相對穩定,全球投資者持續看好中國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債券總量較今年年初增長近2000億元,表明境外機構在關稅事件后普遍看好人民幣資產,中國債券在富時羅素全球國債指數中的占比升至全球第二,在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中的占比升至全球第三,均高于納入指數時預期占比,充分反映了全球投資者對持有人民幣資產的信心。
同時,在梁鳳儀看來,發展衍生工具對于債券投資者對沖風險和管理流動性非常重要。“我們支持金融機構繼續開發更具吸引力、更多元的衍生產品,包括利率、外匯和信貸衍生類的產品等,以豐富香港市場的風險管理工具箱。香港交易所買賣的衍生產品市場在過去幾年取得穩健而持續的增長,特別是美元兌人民幣期貨,今年上半年,每日平均交易11.3萬張,是2023年的3倍。”
不過,陳翊庭也表示,雖然中國債券市場目前已位居全球第二,與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相符,然而國際投資者在中國債券市場中的占比僅約3%,這一比例并不合理。“我們預計,國際投資者的持倉比例不會一直維持在如此低的水平。隨著全球投資者日益尋求多元化配置,中國債券市場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未來幾年有望實現顯著發展。”陳翊庭表示,通過債券通這類獨特的互聯互通渠道,全球投資者將能更便捷地把握中國的增長機遇。
債券通多項優化措施出臺 “南向通”納入四類非銀機構
7月8日,在債券通周年論壇2025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江會芬表示,近年來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制運行高效平穩,進一步鞏固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各方面共同努力,先后推動債券通“北向通”“南向通”“互換通”落地,持續提升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的聯通水平。
在這一背景下,江會芬宣布了三項新的對外開放優化措施,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支持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
一是完善債券通“南向通”運行機制,支持更多境內投資者走出去投資離岸債券市場。今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亞洲金融論壇上宣布了“南向通”的一系列優化措施,其中支持境內投資者更便利購買多幣種債券、延長結算時間、增加托管行等措施目前已落地。近期將擴大境內投資者范圍至券商、基金、保險、理財等4類非銀機構。
二是優化債券通項下的離岸回購業務機制安排,便于境外投資者開展流動性管理。中國人民銀行將拓寬離岸回購應用場景,可交易幣種由人民幣拓寬至美元、歐元、港幣等多幣種,支持香港CMU(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參照債券回購的國際通行做法,取消對回購質押券的凍結,進一步盤活質押券,支持香港CMU簡化債券賬戶開立等業務流程,提升操作便利度,后續中國人民銀行還將擇機推出跨境債券回購業務。
三是優化“互換通”運行機制,進一步滿足投資者的利率風險管理需求。在今年已豐富產品期限和類型的基礎上,中國人民銀行將建立報價商動態管理機制,擴充互換通報價商隊伍,并調整互換通每日交易凈限額。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金融管理局7月8日在其官網公布了有關離岸人民幣債券回購業務優化的具體安排,以進一步便利債券通北向通投資者參與離岸人民幣債券回購業務,相關優化措施將于2025年8月25日正式啟動。具體優化措施包括支持抵押品債券在回購期間再使用、支持外幣結算(包括港元、美元和歐元)。
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上述兩項優化措施旨在對標國際市場慣例、提升市場操作便利,以進一步拓展離岸回購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完善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市場化安排機制,并提升在岸人民幣債券在離岸市場作為抵押品的使用。
校對:楊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