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國記者從業內獲悉,首批基于業績比較基準的創新浮動費率產品今日上報,共26家基金管理人上報產品,代表性較強,其中基金管理規模或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管理規模居行業前列的管理人21家,中小管理人4家,外商獨資管理人1家,各家機構權益管理能力均較強。
相關管理人均表示,派出了旗下長期業績表現較好的基金經理來管理浮動費率產品,全力做好產品業績,切實為投資者創造回報。
首批26家基金公司上報產品
在公募基金改革方案落地不到十天的時間,已有26家基金管理人迅速響應公募基金改革政策號召,上報首批新模式浮動管理費率產品。
具體來看,基金管理規模或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管理規模居行業前列的管理人21家,中小管理人4家,外商獨資管理人1家,各家機構權益管理能力均較強。
和傳統的浮動費率基金不同,新模式浮動管理費率產品的收費方式將更為細化,即按照每個投資者、每筆基金份額的持有時間、持有期間的年化收益率來分檔收取管理費。其中,基金份額持有時間少于365天,基金管理人僅能獲取基礎管理費,基金份額持有時間大于等于365天,管理費收取與持有人持有期間的年化收益率掛鉤。
相關管理人表示,產品設計圍繞《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要求做了進一步細化,著力強化投資者利益為本的導向。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資者,贖回產品份額時,管理費率可根據產品持有期間業績表現與業績比較基準的對比適用基準檔、升檔或降檔;同時對升降檔做了非對稱設計,相較對管理人的激勵,更加強調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
通俗地講,就是業績明顯跑輸業績比較基準的,收費就得降下來;業績顯著超越業績比較基準的,收費可以適當提高一點,但升檔幅度明顯小于降檔幅度,更好實現與投資者的“同甘共苦”。具體設計細節,待產品正式獲批后會向銷售渠道、投資者做進一步的介紹和解讀。
在產品投向和業績比較基準選用上,首批上報的產品均為全市場選股的基金,主要對標滬深300、中證A500、中證500或者中證800等主流寬基指數。有管理人表示,后續可積累新模式產品運營經驗,探索拓展對標的業績比較基準范圍,如主題風格類指數。
多位管理人和銷售機構表示,該產品旨在引導投資者長期投資,助力投資者獲得更好的長期投資回報;不會過于看重募集規模,會強化首發重實量的銷售導向,避免“高開低走”;后續將努力提升投資者長期投資體驗,做好持續營銷。
后續將有更多管理人跟進
《行動方案》明確,在未來一年內,引導管理規模居前的行業頭部機構發行此類基金數量不低于其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發行數量的60%;試行一年后,及時開展評估,并予以優化完善,逐步全面推開。
有相關管理人表示,持續關注改革方案進展,在產品核心要素設計、產品法律文件準備、配套系統改造推進、銷售渠道溝通等各方面做了充分準備。預計其余管理人準備充分后,將后續跟進。
多位公募人士普遍表示,這類產品不僅實現了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共擔風險和收益,而且實現了基金管理人激勵與投資者費率控制的有效平衡,基金公司普遍較為重視。
根據《行動方案》規定,對推行新模式浮動管理費率產品,在實施路徑上采取了新老劃斷的方式,對存量產品正常投資運作沒有影響。
校對:王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