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郭潔
近日,多個地區相繼發布養老產業相關支持政策。
5月14日,廣州市委金融辦聯合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廣東金融監管局等部門,發布《廣州市關于促進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從12個方面明確了廣州養老金融發展的重要任務,旨在推進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支持廣州多層次養老保障和服務體系建設。
今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等10部門出臺《金融支持中國式養老服務陜西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推動陜西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到2028年,陜西省內縣(區)級養老領域金融服務覆蓋率達100%,老年群體金融風險防范宣傳覆蓋率達100%,力爭形成一批在全國具有示范效應的養老金融創新試點和業務模式。到2035年,基本建立適度競爭、有序創新、風險可控的養老金融服務體系,基本實現養老金融水平有效提升與陜西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
深圳作為首批個人養老金試點城市,日前也發布了養老金融實施意見。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聯合深圳金融監管局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統籌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 服務深圳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聚焦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等重點領域提出十七條具體落實舉措,為打造高品質“老有頤養”深圳樣板繪制了一張“路線圖”。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長周期的經濟社會常態現象。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4年人口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31031萬人,首次突破3億人。近年來,在我國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的背景下,養老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期。《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預測,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消費市場規模將增加至106萬億元左右。
養老產業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2024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中國式養老事業 服務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標志著我國養老金融政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與升級。
江海證券發布研報稱,隨著養老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養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將迎來發展機遇,包括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與運營、老年健康管理與醫療服務、老年用品的研發與生產等。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A股中養老產業個股有40余只,包含醫藥生物、家用電器、非銀金融等多個行業個股。截至5月14日,養老概念股年內股價平均上漲2.21%,妙可藍多、豪悅護理的股價漲幅居前,年內均上漲超40%。
5月以來,約半數概念股獲得杠桿資金加倉,其中愛爾眼科、恒瑞醫藥、保利發展的融資凈買入額居前,均超1億元。
從今年一季度業績來看,養老概念股中有17股凈利潤規模超1億元且同比呈現增長。
中國人壽的凈利潤規模居首,一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288.0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9.5%,業績表現超出預期。
2024年,中國人壽積極投身于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之中,在“保險+養老”方面,秉持“讓子女放心、讓老人安心”的養老生態建設理念,發揮保險資金長期、穩健優勢,穩步推進養老服務多方式供給,加快在重點戰略區域的布局,著力構建國壽特色養老生態。積極推進CCRC養老社區、城心養老公寓、康養旅居三大養老產品線布局落地,已累計在14個城市布局17個機構養老項目,推出三款“隨心居”旅居產品,滿足客戶多元養老需求。
浙江醫藥、新和成、科沃斯、英科醫療的凈利潤規模同比增幅居前,其中浙江醫藥、新和成一季度凈利潤實現翻倍,分別增長273.08%和116.18%。
一季報凈利潤超1億元的績優概念股中,有12股獲得至少5家機構給予評級,且機構一致預測2025年業績有望增長,科沃斯、華蘭生物、同仁堂的預測凈利潤增幅分別為88.64%、18.62%和17%。
(本版專題數據由證券時報中心數據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