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梁謙剛
5月14日,全球知名指數公司MSCI公布其2025年5月的指數審議結果。在本次調整中,MSCI中國指數新納入芯原股份、百利天恒、惠泰醫療、光線傳媒、海思科5只A股,以及港股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共計6只中國股票;剔除海信家電、一汽解放、上海醫藥、金誠信等17只股票。調整將于5月30日收盤后正式生效。
由于MSCI中國指數被嵌套進MSCI新興市場指數,因此股票進入該指數,便意味著進入MSCI全球標準指數系列,從而獲得大量被動資金跟蹤。
與納入MSCI中國指數的股票相比,QFII重倉的個股也值得關注。由于QFII代表了國際投資者的一部分力量,其持倉情況被視為觀察外資投資的一個重要窗口。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今年一季度末,QFII持倉A股數量達到780余只,合計持倉市值1223.16億元。QFII重倉股中,多只績優股市盈率處于較低水平。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QFII持倉市值超1億元的股票中,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均實現盈利,截至5月14日收盤,滾動市盈率(PE)低于30倍的股票有57只。
從估值水平來看,8股滾動市盈率低于10倍,分別是南京銀行、寧波銀行、西安銀行、上海銀行、新集能源、甬金股份、衛星化學、新天然氣。此外,6股處于破凈狀態,分別是西安銀行、上海銀行、南京銀行、林洋能源、寧波銀行、河鋼資源。
今年一季度,上述57只績優的QFII重倉股中,超七成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20股凈利潤增速在20%以上,如中國巨石、陽光電源、寶豐能源、中際聯合、京東方A。
中國巨石凈利潤增速最高,公司今年一季度實現凈利潤7.3億元,同比增長108.52%。報告期內,受益風電、熱塑等領域結構性需求拉動,以及持續復價落地帶來量價齊升,公司收入利潤同比大幅修復。國信證券研報認為,中國巨石作為玻纖龍頭企業,持續優化結構并穩步推動復價增量,風電、短切等高端產品占比高,盈利能力領先行業,同時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外部環境不確定增強背景下,海外本土化工廠優勢有望進一步凸顯。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據數據寶統計,上述57只績優低市盈率的QFII重倉股中,截至5月14日收盤,37股今年以來跑輸同期上證指數,占比超過六成。3股年內累計跌幅超20%,分別是邁為股份、阿特斯、巨星科技。
邁為股份今年以來累計下跌27.26%,排在首位。公司是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領域的領先企業,今年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62億元,同比下滑37.69%。
華泰證券研報顯示,邁為股份HJT技術人工、運營成本低,光電轉化效率高,有望受益于HJT海外市場拓展。非光伏方面,公司在國內晶圓激光開槽設備市占率已穩居行業首位,核心設備巨量轉移、鍵合設備均已實現客戶交付,公司半導體及顯示裝備有望為公司打開利潤第二增長極。
機構高頻調研的上市公司往往具有一定的亮點或潛力。據數據寶統計,上述57只QFII重倉股中,今年以來有19股獲機構調研5次以上。
機構調研最頻繁的是華明裝備,年內累計獲調研40次。公司在最近一次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目前在海外的布局主要是位于土耳其及印尼的裝配及試驗工廠,其中印尼工廠基本完工,土耳其工廠前幾年也有進行擴產,兩地現有產能均未飽和,當地現有訂單量也沒有達到產能極限,未來需持續拓展市場以最大化利用產能。
機構調研頻次較高的還有大族激光、中集車輛、新集能源、云南白藥、華測檢測等。
(本版專題數據由證券時報中心數據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