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全資買下德國狼爪、同程旅行收購萬達酒管、博裕基金擬入主北京SKP……近期,國內并購市場正持續升溫。除了上市公司、產業巨頭爭相入局,一級市場也涌現出一批并購交易的積極參與者。尤其是地方國資紛紛設立并購基金,參與力度正不斷加大。
在4月底杭州舉辦的第九屆萬物生長大會上,浙江金控透露,浙江省正在籌備一只規模100億元的并購母基金;4月1日,深圳市龍崗區與中銀資產、深圳市海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署并購基金合作協議,推出“1個區級半盲池基金+N個專項CVC基金”雙輪驅動模式,設立20億元區級政府引導并購基金。
3月25日,在2025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期間,上海國資并購基金矩陣正式啟動。據悉,新組建的國資并購基金矩陣總規模達到500億元以上,主要由市屬國有龍頭企業、金融機構、平臺公司發起,涉及國資國企改革、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民用航空、商業航天、文旅消費等領域。
“當前國家層面鼓勵并購重組,以優化產業結構,地方政府設立并購基金是響應國家政策的重要舉措。”水木資本董事長、母基金研究中心創始人唐勁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
他指出,地方政府紛紛入局并購基金也可以看作是招商引資的新模式,通過并購基金可以將企業整體或部分業務引入當地。另外,發展并購基金在推動地方產業升級與轉型、優化資源配置、吸引社會資本、提升區域競爭力等方面也有諸多利好。
中國并購環境正不斷成熟
在過去十多年里,中國的私募股權行業以成長型投資和風險投資為主。近年來,并購交易在中國市場正不斷升溫,諸多PE機構成為活躍的參與者。
4月,德弘資本董事總經理王瑋在公開演講時指出,宏觀經濟增速放慢時,并購機會往往更多,因為企業需要通過結構性的調整來創造價值。
現在中國也進入了這樣的階段,總結而言,推動并購的幾個關鍵因素包括:GDP增速放緩;一代企業家、創業者進入傳承期,家族企業向現代化管理過渡;行業增速放緩,龍頭企業通過整合創造價值;周期波動中,部分企業因債務壓力而出售資產。
“從資產管理規模來看,國內并購市場占比不足10%,而歐美成熟市場高達60%-70%。雖然國內并購市場短期內未必能趕上歐美,但長遠來看增長潛力巨大,越來越多的同行也開始意識到并購是一條值得深耕的路徑。”王瑋說。
一村資本總經理于彤認為,并購行業的黃金時代即將來到,但目前尚未真正步入這一階段。本輪并購浪潮是基于政策驅動的,從“國九條”到去年出臺的“并購六條”,政策先行,引導市場逐步展開行動。這與2015年的并購熱潮不太一樣。當時,許多上市公司為了提升市值進行跨界并購和借殼交易,主要目的是市值管理。而此次政策的主題是增強主業,旨在幫助上市公司做大做強。
對上市公司而言,本輪并購主要圍繞產業鏈重構和延伸展開,這與2015年至2016年間泛主題式的尋找并購標的不同。如今,上市公司在細分產業鏈內尋找并購機會,關注于技術提升型并購或疊加型并購。
據了解,一村資本在成立的十年間,已經進行了約十幾單并購。這些并購基于中國國情,采用比較靈活的方式,例如與上市公司合作,并購標的后裝入上市公司;或者直接進行一級市場的控股型并購,包括私有化并購以及孵化型并購等。
“值得注意的是,本輪并購浪潮初期,地方政府成為我們的重要合作伙伴。一些地方政府希望收購上市公司,或者已擁有上市公司資源,尋求我們的協助尋找并購標的;還有地方政府希望我們在當地落地并購項目。因此,這一輪并購對地方政府而言,帶有招商引資的屬性。”于彤說。
從主流上市公司的角度來看,本輪的并購主題是以硬科技為核心,硬科技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硬科技企業在其領域面臨不斷更新迭代的需求,但資金相對有限。在這種背景下,并購基金有望發揮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提供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并購基金未來可能不再局限于撮合交易等基金相關工作,還能夠參與交易架構設計。
地方國資入局的機遇與挑戰
其實從去年以來,就有多地國資開始發力并購基金。從政策層面來看,在“國九條”和“并購六條”等政策引領下,上海、深圳、廣州等各地紛紛出臺并購相關政策,為并購基金落地帶來利好。
一位并購交易經驗豐富的PE機構高管告訴記者,普通股權投資基金主要做少數股權投資,并購基金主要做控股型并購或者多數股權投資,成為被投企業的控股股東或者有一定主導地位的股東,話語權相對更大。
“對地方政府來說,通過并購基金投資更容易實現對被投企業的招引落地。在少數股權投資時,可能是招引企業來當地落地生產線、子公司。通過并購基金投資,甚至可以實現被投企業的總部搬遷。同時,對當地傳統行業企業來說,可以通過并購基金實現技術轉型升級。”他說。
此前,鹽城市創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曾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鹽城正在積極推動設立并購基金。一方面,并購基金可以助力上市公司做優做強。目前鹽城市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主業不突出、市值不高等問題,需要發揮上市公司平臺作用,通過合作設立并購基金開展并購重組實現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重點領域,注入具有關鍵核心技術、成長潛力大、科創屬性突出的優質資產,加快向新質生產力方向轉型,尋求第二增長曲線,提升上市公司市值。
另一方面,并購重組基金業有利于鏈主企業資源整合。鏈主企業是整個產業生態體系的樞紐核心,要培育壯大鏈主企業,發揮其牽引帶動作用,通過并購重組、控股參股等方式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優質資源,擴大市場份額,提升規模效應,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產業鏈生態主導力,推動產業鏈群融通發展。同時,可增加本土企業上市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并購市場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一位來自投行的高管告訴記者,跟美國市場相比,中國并購基金發展相對滯后,其中最重要的短板在于兩方面。一是,并購基金配套的杠桿工具相對缺失。二是,退出機制和退出通道方面。美國和香港市場,很多并購基金發現公司在二級市場被低估之后,通過收購之后整合剝離重塑,提高價值之后再重新回到資本市場上市。但在內地市場,標的企業重新IPO這件事仍面臨很大不確定性。
他認為,為了解決退出難題,并購基金可以圍繞上市公司來做,因為上市公司本身就是資本化平臺。具體來說,可以有兩個思路。一是,由當地龍頭上市公司聯合地方政府、社會資本一起做并購基金,圍繞上市公司產業鏈上下游做并購布局。二是,并購基金主動收購一兩家上市公司,為未來項目退出通道打下很好的基礎。
記者注意到,目前地方國資參與并購時,設立的既有并購母基金,也有并購直投基金。對此,唐勁草認為,對地方國資來說更適合做并購母基金。因為母基金在風險分散、專業管理、資源整合、政策引導、長期布局等方面都體現出優勢。當然,地方國資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度參與并購直投基金,特別是對于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項目,可以直接投資以加強控制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