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法國巴黎召開的人工智能行動峰會上指出,人類在迎接未來的路上“還遠未準備好”。
古特雷斯強調,人工智能正以科幻般的速度由虛構走向現實,正在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工作與互動方式,同時,在教育、醫療保健和農業等關鍵領域催生前所未有的突破,但與此同時,其潛在風險與責任也日益凸顯。
為期兩天的人工智能行動峰會11日在法國首都巴黎閉幕,包括法國、中國、印度、歐盟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簽署了《關于發展包容、可持續的人工智能造福人類與地球的聲明》。美國和英國未簽署該聲明。
聲明表示,本次峰會凸顯了加強人工智能生態系統多樣性的重要性,各方確認了一些主要優先事項,包括促進人工智能的可及性以減少數字鴻溝,確保人工智能開放、包容、透明、合乎道德、安全、可靠且值得信賴,鼓勵有利于未來勞動力市場和可持續發展的人工智能部署,加強國際協調治理等。
聲明說,為實現這些優先事項,相關方推出了大型公共利益人工智能平臺和孵化器,以解決數字鴻溝問題;討論了人工智能與能源相關問題,以促進對可持續人工智能系統的投資;認識到有必要通過建立觀察站網絡,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對就業市場的影響,并利用人工智能提高生產力、促進技能發展和社會對話等。
古特雷斯指出,人工智能正為各領域帶來變革性進展,但其技術力量目前仍掌握在少數公司和國家手中。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進程中可能被邊緣化,人工智能能力的集中甚至有可能加劇全球地緣政治分歧,形成“有”與“無”的兩極世界。他呼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確保人工智能能夠彌合而非擴大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加速可持續發展、促進公平共享。
古特雷斯強調聯合國正在積極發揮包容、透明且有效的合作平臺作用。他指出,在未來峰會上通過的《全球數字契約》已經為人工智能治理奠定了首個普遍協議基礎,并提出成立獨立的國際人工智能科學小組的建議。該小組將匯聚全球專業智慧,促進對人工智能風險與機遇的共同理解,縮小技術知識差距,推動全球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
古特雷斯強調會員國達成共識的重要性,以在聯合國內部建立全球對話機制,確保各國在人工智能未來的塑造中均擁有平等發言權。他呼吁發展中國家加大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力度,包括在技術傳播、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前所未有的合作。他認為,建立全球人工智能能力建設網絡既是經濟需求,也是道德責任,而當天啟動的人工智能公益基金會便是這一愿景的重要體現。
古特雷斯強調,在強調技術進步的同時,不能忽視人工智能對環境的影響。他指出,人工智能電力密集型系統已對地球造成不可持續的壓力,因此,研發低能耗算法和基礎設施、優化智能電網等舉措顯得尤為關鍵。他呼吁全球共同努力,讓人工智能在可持續能源基礎上運行,為全人類的綠色未來提供助力。
古特雷斯在講話中提出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問題:“誰來決定人工智能應解決哪些問題?誰最能從中受益?誰將承擔其錯誤的代價?”他強調,這些問題關系到每一個人,必須通過政府、技術界、學術界及慈善團體的共同參與來構建全球防護網,分享最佳實踐,制定公平合理的政策和商業模式。
他說:“人工智能不會停滯不前,我們也不能停滯不前,讓我們為全人類的人工智能而努力,為全人類而奮斗。換句話說,為未來做好準備——就從現在做起。”
本次峰會通過的聲明指出,各方認識到,需要就人工智能治理進行包容性的多利益相關方對話與合作,需要在進一步加深信任和加強安全的基礎上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勢支持經濟和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