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信托市場遭遇“寒冬”。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25年1月,標品信托成立數量環比下降21.27%,非標信托成立數量環比下降13.52%,資管信托成立數量和成立規模均出現明顯下滑,發行市場也出現明顯降溫態勢。
“1月信托市場遇冷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2025年開年以來,金融市場波動加劇,股市、債市表現不穩定。這種市場波動影響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購買意愿,導致信托產品發行和成立規模下降;二是受到春節假期等季節性因素影響,標品信托市場活躍度有所下降,信托公司發行產品的節奏放緩。”受訪行業專家分析指出。
信托發行和成立規模雙降
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5日,1月共發行信托產品1945款,環比下降28.49%,同比下降22.2%;發行規模為1078.30億元,環比下降27.87%,同比上升5.84%。1月共成立資產管理信托產品2030款,環比下降16.87%;成立規模為613.96億元,環比下降28.11%。
按業務分類看,1月標品信托成立數量為833款,環比下降21.27%;1月非標信托成立數量為1197款,環比下降13.52%。1月非標信托產品的平均預期年收益率為5.51%,環比上升0.09個百分點。投向金融領域的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81%,環比上升0.15個百分點;投向房地產領域的產品平均收益率為5.73%,環比上升0.05個百分點;投向工商企業領域的產品平均收益率為5.01%,環比下降0.09個百分點;投向基礎產業領域的產品平均收益率為5.58%,環比上升0.02個百分點。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研究員楊桃分析稱,標品信托的市場熱度有所下降,可能與證券市場走勢波動變化、投資者風險偏好調整以及信托公司發行策略的調整有關。非標信托的成立數量有所下降,但其數量占比進一步上升,信托公司對非標信托業務的依賴程度依然較高。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告訴記者,今年1月份過年,信托公司提前做了更多的投放,導致1月份新項目投放節奏放緩,符合往年的常規情況。2025年開年以來,金融市場波動加劇,股市、債市表現不穩定。這種市場波動影響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購買意愿,導致信托產品發行和成立規模下降。
楊桃表示,1月信托產品發行數量和規模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季節性因素的影響。而成立市場遇冷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年末沖規模帶來的高增長態勢難以持續,1月成立規模回落是市場調整的正常結果;二是2025年開年以來金融市場波動有所加劇,如股市、債市的表現不穩定。市場波動會影響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對于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可能會減少對資管信托產品的購買。
融資類、基礎產業信托占主導
按信托功能來看,1月融資類信托規模下行但占比大幅上升,而投資類信托規模及占比繼續萎縮。1月融資類信托成立規模達到422.54億元,占比68.82%,環比進一步提升。信托公司依賴于融資類信托來維持業務規模,尤其是在年初階段,融資類信托產品的市場需求依然較為旺盛。總體來看,1月信托市場在融資類信托的推動下,保持了一定的活躍度。
廖鶴凱認為,融資類信托規模下行但占比上升,是市場需求和季節性因素的綜合作用,也表明信托公司在現階段還是更加傾向于發展融資類業務,而投資類信托規模及占比繼續萎縮,與投資市場情況和投資者需求變化因素密切相關,后續投資類信托占比有望回升。
從投向領域分析,除房地產外,各投向領域產品的成立規模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據不完全統計,1月房地產領域信托成立規模為12.09億元,環比增長982.27%,偶然性因素影響較大。此外,基礎產業信托成立規模小幅下降,業務規模相對穩定但占比大幅上升。
廖鶴凱表示,基礎產業信托作為相對穩定且風險相對較低的業務領域,更受信托投資者青睞,信托公司也就做更多的產品開發投放,在資本市場呈膠著狀態的情況下,其占比上升也在情理之中。
楊桃指出,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地方政府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持續增加,帶動了基礎產業信托的業務增長。隨著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投入,基礎產業信托在市政建設、園區開發等領域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基礎產業類信托在短期能夠推動經濟企穩,長期可提高經濟發展潛力,是推動經濟穩增長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