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如何把握好穩和進的關系,是資本市場推進改革過程中的必答題。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近日在談及資本市場下一階段重點工作時,強調了“穩字當頭”的著力點。一方面,改革步調要穩,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堅持防風險、強監管、促發展;另一方面,改革力度要大,要推動資本市場規模的合理增長和結構質量的持續改善,支持經濟回升向好。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認為,穩定資本市場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宏觀政策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動性,創新金融工具能夠應對市場異常波動,同時要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以進促穩,實現支持經濟回升向好與推動市場自身發展的良性互動。
政策要考慮對二級市場影響
風平浪靜好行船。全力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是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當前,我國資本市場面臨的形勢仍然復雜多變,外部輸入性風險加大與內部風險因素交織疊加。加強逆周期調節,做好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為各類投資者提供更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條件和市場環境,是穩市場不可或缺之舉。
吳清表示,要堅持把防風險擺在首要位置,加強監管、深化改革、服務發展等各方面工作都要充分考慮對二級市場的影響,把握好政策時度效,增強制度的穩定性、連續性、可預期性,努力推動股市平穩發展。
“資本市場的穩定運行是提振投資者信心、健全資本市場功能和推進資本市場中長期制度機制改革的重要前提基礎。”申萬宏源研究所政策研究室主任龔芳表示,穩資金、穩杠桿、穩預期是推進資本市場走穩的三大關鍵因素,三者有機統一,相互影響。投資預期會影響市場資金和杠桿水平,市場資金的流向及杠桿水平的波動又會反過來影響投資者預期,推動資金、杠桿和投資者預期三者間的良性互動是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關鍵。
一段時間以來,針對高頻量化交易對市場的消極影響,以及投資者對于融券和轉融券的關切,證監會采取暫停轉融券業務、進一步強化融券逆周期調節、強化對程序化交易監管等舉措,取得良好成效。記者了解到,“全力形成并鞏固市場回穩向好勢頭”是未來監管工作的關鍵點,包括強化境內外、場內外、期現貨聯動監測監管,加強對資金流向、投資者行為的監測分析,增強工作的前瞻性、主動性、有效性等。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指出,要進一步加強市場風險綜合研判和應對,著力強化對場外衍生品等交易工具的監測監管,嚴厲打擊擾亂市場、非法牟利的行為。
豐富穩市政策工具
為了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金融監管部門組成合力,推出一系列穩定市場的政策工具。如中央金融辦、證監會出臺《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對構建“長錢長投”的制度環境作出體系化安排。又如,證監會大力發展指數化投資,權益類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規模突破3萬億元大關。再如,證監會配合中國人民銀行快速推出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以及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互換便利已經開展了兩次操作,金額超過1000億元,3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購、增持貸款。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為,多部門出臺的一系列穩市政策在維護市場穩定、提振投資者信心和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為市場提供了流動性支持,增強了市場信心。
吳清表示,要會同中國人民銀行等相關方面更好發揮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效用,豐富穩市政策工具,做好增量政策儲備。
“穩住股市要多方面政策協同發力。”田軒認為,要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股市提供流動性支持和政策保障。提高財政赤字率,通過財政支出直接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創新型企業。保持流動性充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為股市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田軒指出,特別是要用好結構性政策工具和創新型政策工具,定向支持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繼續支持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通過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化與全球主要經濟體之間的合作,積極發展服務貿易,吸引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穩外貿、穩外資。
以進促穩
推動標志性改革落地
以進促穩、以進固穩,市場的穩定為改革打開空間,改革也夯實市場穩定的基礎。吳清指出,要在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提高上市公司投資價值、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等方面推動一批標志性改革舉措和典型案例落地,實現支持經濟回升向好與推動自身發展的良性互動。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認為,資本市場改革要聚焦長遠發展,目標是通過資本市場改革的持續推進、投資者結構的優化以及直接融資機制的完善,不斷提升資本市場的效率與吸引力,不僅要為創新型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資渠道,還要通過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提高市場穩定性與資源配置效率,推動資本市場走向更加健康理性的發展路徑,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當前資本市場正在推進以投融資綜合改革為重點的一攬子改革舉措,成熟一項、推出一項。包括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全面建立長周期考核機制,提高投資A股規模和比例。深化公募基金改革,推動建立與投資者利益綁定的考核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支持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研究制定更好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專門政策安排,深化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改革,增強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等。
當前,我國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的“雙向奔赴”仍然存在一些堵點,如何通過制度創新,突破體制機制約束,發揮科技與資本的協同效應,是當下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章俊建議,優化資本市場體系支持科創企業,強化科創債與機構投資者作用,出臺新質生產力企業認定標準,加快構建科學評估與風控體系,全面推行“兩強兩嚴”的監管新模式,加快完善注冊制配套監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