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A股迎來蛇年首個交易日,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滬指未能實現市場預期的“開門紅”行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2月5日收盤,滬指報3229.49點,跌0.65%;深成指報10164.22點,漲0.08%;創指報2062.92點,跌0.04%。
從盤面來看,DeepSeek概念、智譜AI、華為昇騰板塊漲幅居前,機場航運、保險、白酒板塊跌幅居前。滬深兩市成交額達到1.29萬億元,較前一個交易日放量1717億元。行業板塊漲多跌少,上漲股票數量超過3400只。DeepSeek概念股掀起漲停潮,安凱微、安恒信息、每日互動、萬興科技等概念股20%漲停,昆侖萬維上漲17.95%,夢網科技、三六零、杭鋼股份等概念股10%漲停,DeepSeek概念板塊上漲14.73%,成為近期市場“最靚的仔”。
機構相對積極看待后市
私募排排網調查數據顯示,關于2025年春節假期后A股行情走勢,55.56%的私募整體看漲,認為A股市場經過假期前蓄勢后有望逐步回升;36.11%的私募保持中性偏積極預期,認為A股市場仍有積極機會,但指數性行情可能性不大。至于2025年春節假期后看好的投資方向,45.71%的私募看好科技成長方向,如AI、人形機器人等。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DeepSeek或帶來中美科技資產重估。2025年春節假期期間,DeepSeek的成功引發全球科技市場熱議。DeepSeek主要通過在預訓練階段加入強化學習,顯著降低了AI大模型的訓練和推理成本,ASIC芯片、AI應用、端側等方向受益,降本增效成為A股/港股科技公司估值修復的主要推力,關注A股AI應用等方向;另外DeepSeek的推出顯著縮小了投資者對中美科技的預期差,對于中美科技資產相對估值中樞需重新定價。
黑崎資本首席戰略官陳興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月5日A股市場并未出現預期中的“開門紅”行情,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市場在假期前已經有一定的預期和調整,部分投資者提前布局,導致假期后首日市場上漲動力不足;二是全球經濟形勢和外部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如美國經濟數據波動、國際貿易關系等,對市場情緒有一定影響;三是市場資金面的增量相對有限,盡管有政策預期和流動性改善的預期,但短期內資金的流入速度和規模未達預期。
對于后市,陳興文表示,機構整體持相對積極態度。從政策層面來看,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年,穩增長政策加碼,財政端聚焦新基建與數字經濟,全年相關投資規模或為4.5萬億元。此外,全球資金配置需求提升,外資對A股配置需求回升,與居民儲蓄入市、機構倉位提升形成合力,增量資金驅動市場中樞上移。從歷史規律來看,春節假期后A股歷來呈現“春季躁動”效應,近10年假期后5日、10日上漲概率均達到70%。
科技成長板塊存在機會
投資機會方面,科技成長板塊是多數機構看好的主線。AI算力和應用、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半導體等細分領域被廣泛看好,主要邏輯是政策支持、技術創新以及產業趨勢的推動。例如,DeepSeek技術的發展強化了AI產業鏈的長期邏輯,盡管短期可能增加成長股的波動,但長期來看,相關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空間有望大幅提升。盡管市場首日未現“開門紅”,但是后市在政策、資金和產業趨勢的多重推動下,科技成長板塊存在較多投資機會。
暢力資產董事長寶曉輝表示,從近兩年的經驗來看,政策作為推動市場走牛的重要抓手,起到一個風向標的作用,“兩會”窗口期,市場風險偏好預計會明顯升溫,將為市場上漲提供政策層面的支持。展望2025年,看好科技成長方向,因為從市場周期來說,AI發展進入加速度,2025年AI的主動性將不斷增強,特斯拉、華為等科技巨頭在機器人領域持續投入,加速了相關企業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正圓投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新的一年充滿信心,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基調決定了新的一年整體寬松的流動性環境,在無風險利率持續走低的背景下,以股權風險溢價、分紅率等指標體系去評價當前的權益市場,其相較于其他資產的配置性價比均較為顯著,從政策寬松與權益配置滲透提升的角度出發,新的一年A股市場有望領先于經濟基本面走出相對較好的流動性增量行情。
星石投資副總經理兼首席策略投資官方磊表示,總體而言,2025年春節假期期間并未出現超市場預期的風險事件,雖然海外關稅政策反復,但是前期市場已經進行了較充分定價,同時國內消費表現不弱、AI技術突破以及后續擴內需政策的確定性較強,三方面因素均對市場情緒有支撐,因此對2025年一季度股市表現持較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