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近日轉發金融監管總局《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信托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信托業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美好生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堅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構建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信托業高質量發展的制度體系和長效機制,推進金融強國建設,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大局。
在百瑞信托戰略發展部研究員朱峻萱看來,《意見》為信托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提升信托行業的整體質量、加強風險防范。
“總體上來說,《意見》有利于增強市場對信托行業的信心,也為信托行業的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監管政策的持續優化和行業改革的深化,我國信托行業有望迎來更加健康、穩定的發展局面。”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全面強化監管
《意見》強調,必須堅持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
帥國讓表示:“信托行業嚴監管在不斷升級中,行業風險防控體系正在不斷完善,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避免風險擴大,維護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
《意見》從嚴格信托公司市場準入監管、加強信托公司持續監管、加強信托業務全過程監管三大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朱峻萱表示:“嚴格信托公司市場準入監管,有利于提升行業門檻、優化行業結構,嚴格實施業務準入,對不符合條件的責令整改或退出,將推進行業減量提質,促進信托行業健康發展。加強信托公司持續監管,有助于規范公司行為,減少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也有助于信托公司建立健全的合規管理體系。”
“雙罰”制度的落實就是監管“長牙帶刺”的具體表現。2024年,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各地方監管局對多家信托公司或相關責任人共計開出60余張罰單,部分信托公司和董事長、總經理等相關責任人“雙雙”被罰或警告。
防范風險是永恒主題
《意見》強調,必須堅持把防范風險作為永恒主題,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要加強信托公司風險預警、早期干預和風險處置,及時排查處置信托業務風險,加強風險防范和化解。
近年來,信托行業風險防范化解工作扎實推進,多家信托公司風險化解工作迎來實質性進展。繼新華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之后,第二家進入破產程序的信托公司——四川信托有限公司,其重整計劃于2024年9月份獲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批準;中國民生信托有限公司在2024年4月份宣布被兩家信托公司托管,加速推進風險化解工作;華融國際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完成股權重組后,更改名稱進入新發展階段。
信托公司存量風險的持續出清,無疑將提升信托行業整體資產質量,并促進信托行業高質量發展。
帥國讓表示:“在業務發展方面,信托公司要明確戰略定位。在信托業務新三分類的指引下,信托公司在轉型過程中需要重新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根據自身的股東背景及資源稟賦進行戰略定位,差異化轉型發展。”
“信托公司需聚焦本源業務與差異化發展,圍繞金融‘五篇大文章’,發揮資產服務信托作用、深耕資產管理信托、積極發展公益慈善信托業務。著力于提升專業能力,加強投研能力和財富管理能力建設,滿足人民群眾財產規劃、管理和傳承需求。”朱峻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