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在A股倉位的業績貢獻下,新年首月業績最高已近40%。
隨著經濟復蘇加速、新興科技百花齊放、A股市場投資競爭力持續抬升,A股已成為公募基金獲取高收益的核心來源。Wind數據顯示,公募QDII在海外市場投資表現平平,但在A股市場卻獲得驚喜開局,依靠人形機器人賽道的持續突破,首月有10只基金產品獲超20%以上收益率,最高則接近40%。
業內人士判斷,A股的人形機器人賽道可能是未來數年的最大投資機會之一,2025年首月基金在A股的驚喜開局,或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吸引公募資金從海外市場移倉回流。
A股重倉股成就基金好開局
在股票市場結構性行情氛圍喜慶的背景下,公募基金新年首月最高收益率已近40%,遠超過去兩年基金行業的開局表現。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26日,鵬華碳中和基金、永贏先進制造基金、中航趨勢領航、前海開源嘉鑫混合、平安先進制造基金等位列全市場業績五強,收益率分別達到39.33%、36.88%、29.51%、26.35%、25.89%。此外,富國新材料新能源混合基金、華富科技動能基金、長城久鑫混合、富安達產業優選、鵬華滬港深新興成長基金新年首月的收益率也都超過20%,總計10只基金產品迅速在2025年第一個月取得超20%的高收益。
與過去幾年市場大為不同的是,當前機構投資者越來越多到認識中國股票市場的內在投資價值,A股市場競爭力、吸引力持續抬升,2025年公募產品高收益的來源也因此主要為A股市場和倉位貢獻,這體現在A股主題基金產品對公募QDII基金構成了碾壓式的業績優勢。
具體來看,公募QDII基金產品新年首月最高收益率為10.48%,落后同期最佳A股主題基金產品近30個點,且全市場僅9只公募QDII開年首月的收益率超過5%。與此同時,類似鵬華滬港深新興成長基金在新年首月的業績升入全市場前十,也在很大程度上暗含著海外市場倉位吸引力遜于A股的現實,根據鵬華滬港深新興成長基金披露的2024年四季度末持倉信息,該基金所持有的港股資產僅為2%,對港股倉位的“放棄”、幾乎清一色的A股倉位,使得這只滬港深主題基金迅速實現業績躥紅,凸顯出A股市場價值凸顯后,公募基金越來越多地回歸他們最熟悉、最有定價能力的股票市場。
業內人士判斷,新年首月公募行業在A股市場獲得的驚人業績開局,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吸引更多的公募資金從海外市場移倉回流。
基金拼業績先選賽道后選股
值得一提的是,按新年首月基金業績貢獻來源看,構成業績優勢的決定性策略是對單一賽道的選擇。
以首月業績最高的兩只基金持倉信息看,鵬華碳中和基金、永贏先進制造基金在前十大重倉股中所買入的行業,均指向單一的人形機器人賽道,賽道單一的策略也因此使得不同基金產品間的持倉出現較大的同質化特點,這也解釋了排名第一,第二的兩只產品你追我趕、業績高度接近的現象。
根據最新披露的2024年四季度末持倉信息,業績最高的鵬華碳中和基金截至去年12月末的十大重倉股分別是北特科技、禾川科技、五洲新春、步科股份、雙林股份、肇民科技、斯菱股份、兆威機電、中堅科技、貝斯特。在上述十大股票中,有包括北特科技、兆威機電、貝斯特、步科股份、肇民科技等五只股票,同樣出現在永贏先進制造基金前十大股票的名單中。
事實上,新年首月前十強的基金產品所買入的股票均有相當比例的股票重合,選取的策略風格亦十分接近,尤其是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兩只基金,兩家不同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在兩只基金上出現五只重倉股的重合,也暗含了新興的小眾賽道研究透明化、基金可覆蓋品種數量相對較少的特點,同時也意味著與早期少數公募在股票研究上的單邊優勢不同,當前公募行業對新興賽道的研究能力已難分彼此。
與此同時,賽道的選擇最近幾年已幾乎成為決定基金業績的核心因素,而剛剛過去的2024年以及2025年新年首月的業績排名,無疑進一步強化基金經理對賽道選擇的重視程度。明星基金經理、廣發滬港深新起點基金經理李耀柱接受證券時報采訪時亦強調,2025年市場還是以結構性行情為主,板塊的選擇比大盤的擇時更重要,此外關注企業現金流的穩定情況和行業趨勢也同等重要,尤其是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等行業也會在關鍵領域持續突破,將是公募基金高度重視的賽道。
從0到1解析賽道基金策略
新物種從0到1的賽道高彈性,是許多基金經理將人形機器人這一新興賽道,作為獲取業績高收益的核心邏輯。
新年首月冠軍基金經理、鵬華碳中和基金的基金經理閆思倩表示,2025年正處于流動性拐點向基本面拐點過渡的階段。名義GDP和企業盈利的回升和修復已經出現。2024年11月PMI連續3個月上升,且連續2個月運行在擴張區間。后續隨著存量政策落地和增量政策出臺,信用周期有望改善,價格有望在下半年回升至正增長,進而帶動企業盈利修復。
“隨著經濟基本面修復的信號逐步明確,看好基本面的長期資金有望加速入市。疊加中長期資金積極布局,2025年預計大盤機會較好。”閆思倩稱,對于制造業來說,供需拐點是投資判斷非常重要的方面,當需求持續上行和供給擴張放緩的情況出現,就是可以重點關注的機會。新興產業的人形機器人領域,國內外百花齊放,產業化加速,未來甚至出現人和機器共同生活的場景。閆思倩判斷,接下來的景氣賽道更容易出現在以新質生產力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即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材料、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AI與自主可控是當前國內科技創新的高景氣方向。
同樣因重倉人形機器人賽道進入全市場前十的平安先進制造基金經理張萌先、長城久鑫基金經理余歡、中航趨勢領航基金經理王森,也解釋了他們依靠人形機器人取得業績優勢的核心邏輯。
長城久鑫基金經理余歡強調,他當前的重點配置方向為機器人領域,同時配置的其他板塊也集中在汽車、機械設備、電子等行業,這些賽道在2025年將受益于國內外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有望進一步推進,在人形機器人賽道的核心挖掘選擇符合當前產業發展趨勢的行業及相關個股,賺企業成長和估值修復的錢。中航趨勢領航基金經理王森則判斷,人形機器人行業正展現出令人矚目的潛力與魅力,被認為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產業之一,該產品形態具有極高的適應性和實用性,能自然適應日常生活環境,可輕松使用人類發明的各種工具,人機互動自然性強,能在工業、服務、家庭等多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市場規模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快速增長。
“預計2025年很快會迎來機器人新物種的量產時刻,這個賽道也將會是未來數年最受資本市場關注的賽道之一,我們堅持從產業思維角度出發尋找投資機會”平安先進制造基金經理張萌先表示,2025年在人形機器人賽道的選股策略上,一方面尋找在機器人業務中存在較高概率進入供應鏈的公司,另一方面積極挖掘并布局主業基本面有改善、同時新拓展機器人業務的優秀公司,這類公司會在新材料、新工藝、新設計方案中有望脫穎而出,讓原有的產品在新的機器人領域中獲得新應用場景、實現從0到1的新突破,進而獲得估值及業績的雙擊機會。
校對:廖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