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中央企業相繼召開年度工作會議,部署2025年的重點任務。其中,持續擴大有效投資規模,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推動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是關鍵要點之一。
車輛穿梭、工人忙碌,華能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發電二期項目建設現場熱潮涌動。這個全球最大的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利用鹽礦開采后的鹽穴,通過空氣的壓縮和膨脹實現電能的儲存和釋放,達到能源調控的目的。項目建成后,一次充電可儲存電量280萬千瓦時,年預計充放電330次。
“2025年,中國華能將以基地型規模化清潔能源基地開發為重點,落實‘兩新’‘兩重’政策要求,加快重大能源項目建設。同時,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穩妥發展綜合能源服務、長時儲能、氫能等新業態。”中國華能相關負責人表示。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不久前,國務院國資委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對“一利五率”經營指標體系進行了個別優化,用“營業收現率”替換“營業現金比率”,引導企業更加注重營業收入質量,加大有效投資力度,更好發揮在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中的重要作用。
中央企業紛紛靠前發力,制定穩增長擴投資具體目標舉措。國家電投表示,2025年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保持投資額的穩步增長,新能源投產規模預計同比增長3%,力爭再創歷史新高。國家電網2025年將開工建設陜西至河南特高壓以及山東棗莊、浙江桐廬抽蓄電站等一批重點工程,預計全年投資將首次超過6500億元。南方電網2025年固定資產投資安排也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750億元。
“中央企業擴大有效投資的同時,也在加快調整存量結構、優化增量投向,推動增量資金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進一步推動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為抓住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創造條件。”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國企混改中心負責人朱昌明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中央企業2024年完成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2.7萬億元,同比增長21.8%,占總投資的比重首次突破40%。按照國務院國資委提出的目標,到2025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的占比要達到35%。
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局長戴希日前表示,2025年將推動中央企業在產業煥新上再加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投入倍增計劃落地生效,在新產業新賽道上接續謀劃,集中資源加大投入、加快培育、加強協同。
國投集團明確2025年要統籌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轉型,著力推動業務布局優化調整。要錨定集團戰略發展重點,著力推進戰新產業投資,加大在新能源、生物制造、生物育種、新材料、數字經濟等領域的投入。中國華電則提出,加快推動新能源開發建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培育未來產業,全面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記者注意到,央企投資基金也正在成為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實現方式。近期,國新創投基金、誠通科創投資基金、國兵向新發展基金等密集落地,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金也在加緊籌設。
“與過往以財務指標取舍投資項目不同,2025年央企投資算財務賬更算戰略賬,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特征將更加突出。”朱昌明認為,在相關部門持續優化基金投資政策的推動下,央企戰新產業基金、央企創投基金在發展戰新產業、開展創業投資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2025年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收官之年,作為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中央企業重組整合將有新動作。從國務院國資委透露的信息來看,將繼續開展新公司組建、加大力度推進戰略性重組,同時聚焦主責主業,縱深推進專業化整合。
中國企業改革研究會研究員周麗莎表示,2025年國企重組整合將更加突出產業鏈整合,動作或集中在高端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