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和創新科技署正式邀請市場就“創科產業引導基金”提交意向書,市場人士可以就基金列出的初步框架,包括策略投資人須承諾出資的金額、基金經理資格、子基金主要條款提出意見,并于3月3日或之前提交意向書。此外,該局表示,將計劃于1月20日舉辦基金簡介會。
設立香港創科產業引導基金是2024年10月1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布《行政長官 2024年施政報告》時提出的香港創科發展新舉措,該基金計劃規模為100億港元,投向生命健康等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近年一系列發展科創的舉措中,香港科創產業結下了“碩果”。截至2024年底,初創企業數量超4600家,較上一年度增長10%, 較2020年更是增長約四成。
百億引導基金重磅亮相
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香港特區政府積極布局,全力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去年10月16日,李家超于《施政報告》中明確提出設立100億港元的“創科產業引導基金”。
該基金設立于“創新及科技基金”之下,并成立子基金,圍繞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機械人、半導體與智能設備、數字化與升級轉型、未來與可持續發展等五個主題板塊展開多元化投資。子基金將會透過多元化的項目,既投資初創企業,也會投資“鏈主”企業、龍頭企業以及引進企業等,建設具有香港優勢的產業鏈。
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基金將依托市場化運作模式,政府將制定投資目標與框架,精準鎖定關鍵產業,并嚴格規范遴選專業基金經理的規則和流程,同時建立健全必要的監管機制,確保資金使用安全高效。
孫東表示,希望該基金從2026至2027年度起逐步啟動投資計劃,希望在未來十年吸引幾百億港元甚至上千億港元的資金投入,推動香港創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塑造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香港業界亦預測,創科引導基金有助激發企業逐步增加投放研發資金,預料香港研發開支占GDP由2022年的1.07%升至2025年的1.3%,涉及研發資金400億港元,實現創科藍圖報告預期的目標。
初創企業數量4年增加40%
回顧香港創科發展歷程,自2022年候任特首李家超在競選政綱中高呼“無創科 無未來”起,香港創科發展便按下快進鍵。
李家超表示,要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包括發展香港為國際創科中心,以“北部都會區”為新的發展引擎,把握法治優勢及多元自由發展。他指出,全球發展均以創科為重,香港在這方面“唔會等、唔等得”,并承諾會拓展政府創科政策,提升整體科研生態圈,吸引內地及國際大型企業在港設立研發及高端生產基地,鼓勵科研轉化成果,推動“再工業化”進程,同時把握大灣區發展,推動與周邊城市產業鏈互補和結合。
香港大力發展創科堅定決心,在政府架構調整中也有所體現,李家超上任后,便將原來的創新及科技局改名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并在2022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四大策略,推動香港的創科發展,包括完善創科生態圈、壯大創科人才庫、建設智慧香港,以及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此后,香港接連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其中,《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為香港創科發展繪制清晰路線圖,在完善創科生態圈、推動科技產業發展、豐富創投融資渠道、充實創科人才資源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戰略指引。
據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2024年12月28日發布的初創企業統計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初創企業數量實現大幅增長,總數達到4694 家,較上一年度增長10%,相比2020年更是增長約四成。其中,健康及醫療、可持續或綠色科技行業的初創企業增幅尤為顯著。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表示,這反映香港特區政府在創科領域、綠色能源等方面的資源投入已見成效。
據了解,投資推廣署將在土耳其設立新的辦事處,預計今年第一季度投入運營,未來將繼續通過全球34個辦事處,向世界各地的潛在投資者和企業介紹在港營商的好處,吸引他們來港開設或擴展業務。
校對:王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