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郭博昊
經營主體是我國經濟運行的“細胞”,“細胞”健康生長,經濟發展更有動力。
近期,多部門加大助企幫扶力度,積極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舉措。隨著政策“組合拳”落地見效,多項經濟指標好轉,各類經營主體生產經營活動呈現恢復態勢。
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學者判斷,在政策支持下,市場需求在明年有望進一步復蘇,企業利潤將有所改善。同時,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并逐步推動新興技術與傳統業務與管理的有效融合,催生新的業態與商業模式。
企業訂單回暖向好
在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桐村鎮下轄門村村,直播帶貨解決了村子地處偏遠、市場渠道閉塞的難題。
“最近門村村小香薯豐收,我們在阿里巴巴公益平臺網絡直播中創造了單次成交1.2萬單、6000斤的銷售紀錄。”門村村的村黨支部副書記童樟民向記者表示,有了平臺的流量支持,農產品的銷路廣了,如今每畝地能為種植戶帶來2500元左右的收入。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部署一系列助企幫扶政策,認真對待各類經營主體關切、更大力度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為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市場監管總局實施分型分類、精準幫扶,著手建立全國統一的分型分類“個體工商戶名錄庫”,并在此基礎上,會同相關部門在稅收、社保、就業、融資等領域出臺更有針對性的政策。
對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著力構建與其發展相適應的扶持機制,完善“選種、育苗、培優”全周期培育體系,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受益于一攬子增量政策逐步發力顯效,各類經營主體效益持續好轉。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專家文韜指出,11月我國經濟中的積極變化繼續積聚,向好態勢進一步明確。最為可喜的變化是,新訂單指數上升明顯,回升到50%以上。大、中、小型企業新訂單指數全部較上月上升,反映出當前市場需求改善具有普遍性,經濟回升動力增強。
企業訂單回暖有利于帶動利潤修復,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相關數據已現向好勢頭。10月份,規上工業企業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股份制、私營和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同比降幅較9月分別收窄27.7、14.4、14.3和10.9個百分點。作為先行指標,1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3%,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上升,且連續兩個月運行在擴張區間。
有效減輕企業負擔
企業利潤一頭離不開訂單帶來的營業收入,另一頭離不開成本管控。今年以來,為助力企業減輕成本負擔,財稅、金融等多方面齊發力。
“2024年以來,我們享受到包括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稅率優惠、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及一次性扣除減免企業所得稅等多項優惠政策,享受稅費優惠金額約2382萬元,減輕了設備更新方面的壓力,讓我們在綠色技改煥新的道路上信心滿滿?!鼻鄭u海爾洗滌電器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趙臻對記者說。
今年以來,結構性稅費優惠政策落地見效,持續助力企業發展。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現行政策中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達20868億元。
治理涉企亂收費、亂罰款關系企業核心利益,是減輕經營主體負擔的重要舉措。市場監管部門持續加強對亂收費問題的源頭治理,加大對亂收費行為的懲戒力度,切實幫助企業減輕負擔。
今年以來,多地著力整治涉企違規收費取得積極成效。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在規范涉企執法、監管行為方面持續發力,明確涉企收費清單,嚴格規范收費項目、標準和依據;通過明察暗訪、問卷調查等形式,對涉企執法、監管行為進行全面監督,確保執法規范。
此外,針對中小微企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國家發改委與金融監管總局牽頭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協調機制,讓更多金融活水流入小微企業。金融監管總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32.45萬億元,同比增長14.98%。同時,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持續下降。今年前10個月,全國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42%,較2023年下降0.35個百分點。
法治化營商環境日益優化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我國涉企法律體系逐步完善,法治化營商環境日益優化。
市場監管部門深入抓好《公平競爭審查條例》的實施,推動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進一步釋放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潛力。踐行《關于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科學確定市場準入規則、合理設定市場禁入和許可準入事項、明確市場準入管理措施調整程序,深入破除市場準入壁壘。
近期,我國第一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未來將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證各類經濟組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我國還在加快修訂招標投標法,著力破解地方保護,促進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推動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預防和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為促進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及時支付中小企業賬款,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也在加緊修訂中。
此外,為嚴格規范涉企執法監管行為,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鄭備近日表示,行政執法更多采取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方式,避免或者減少對經營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將規范異地行政執法行為,建立健全異地行政執法協助制度,防范選擇性執法、趨利性執法。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向記者指出,隨著一系列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法律、條例出臺,區域限制、行政干預、市場保護等壁壘將被逐漸打破,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產權保護等基礎制度持續完善,將有助于要素資源流動,增強市場交易的規范性和透明度,進一步提高市場效率。
“展望2025年,隨著各相關部門出臺的一系列助企幫扶政策舉措顯效,企業成本將有望降低,融資難問題將得到進一步緩解,生產經營活力將大幅增強?!碧镘幣袛?,在政策支持下,市場需求明年有望進一步復蘇,企業利潤將有所改善。同時,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并逐步推動新興技術與傳統業務與管理的有效融合,催生新的業態與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