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秦燕玲
作為今年宏觀領域重要的政策部署,“消費品以舊換新”在惠民生、助企轉型方面亮點紛呈。
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獲悉,本輪以舊換新多地與平臺合作推出的“即買即享”模式,直觀增強了消費者的獲得感;有力度的財政、金融資金支持也為政策持續見效提供了支撐。同時,家電企業在政策引導下銷售均價提升、盈利能力改善,優化產品結構的同時實現了行業共贏。
目前,政府部門已給出消費品以舊換新接續政策的“定心丸”,如何“加力擴圍”仍是后續關注的焦點。專家觀點指出,挖掘縣鄉一級的潛力市場是持續發揮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效用的重點方向。此外,加大對服務業生產和消費的支持,也是未來激活經濟的關鍵環節。
惠民直補便捷有力
“小家電有補貼,減了五百多塊!”杭州上班族孟堯在購物平臺大促期間買入一款吹風機,各類優惠券疊加杭州政府補貼,花1951元就拿下了平時價格2469元的吹風機。
孟堯告訴記者,杭州政府補貼是在付款時扣除各項優惠后,直減15%或20%,“也不用以舊換新,直接買”。
“即買即享”是本輪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給消費者帶來的最直觀感受,張赫與孟堯有類似體會。他使用深圳政府補貼在平臺大促期間購買了一款智能手表,無需額外跳轉補貼申領界面,支付時即可在原訂單金額基礎上直減15%,“很直觀,也很便利”。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對記者表示,“即買即享”的合作模式為本輪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來了顯著突破,它不僅簡化了消費者的參與流程,提高了政策的執行效率,還通過電商平臺的數據分析能力,精準捕捉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促進政策的有效落地。
財政資金接續發力也為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持續見效提供了支撐。
“我市財政安排了專項資金5億元,用于支持手機等3C類產品以舊換新,相關補貼活動受到市民群眾普遍歡迎。”深圳市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
上海部分區域加力支持汽車以舊換新,在“國補”“市補”基礎上,還推出了“區補”,即區一級的汽車促消費活動。例如,浦東新區提出,自12月1日至31日,政策補貼范圍將進一步擴圍至外牌車輛,外牌車輛也可申請區內3000元/輛的購車補貼;普陀區自10月1日就上線了疊加“國補”或“市補”的購新車即享3000元不分檔補貼政策。
各地還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記者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了解到,截至10月末,重慶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消費貸款余額達6474.96億元,同比增長23.68%,為消費者直接減費讓利近14億元,拉動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8%,高于全國0.3個百分點。
加速行業結構升級
奧維云網(AVC)研究創新部副部長劉冀元對記者表示,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既促進了家電市場的活躍,又加速了產品結構性升級。據其監測數據,2024年35~47周(8月26日~11月24日),彩電、空調、冰箱冷柜、洗(干)衣機、熱水器、油煙機、燃氣灶七大品類線上市場零售量、零售額、均價分別同比增長19.9%、26.5%、5.5%,線下市場零售量、零售額、均價分別同比增長47.2%、64%、9.8%。
事實上,近期多家家電行業上市公司也提及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對業績增長和產品升級的“雙重”帶動作用。
美的集團三季報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團營收、凈利實現雙增。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4.37%。海信家電今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同比同樣迎來雙位數增長,達到15.13%。海爾智家在三季報中指出,隨著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在全國的陸續實施,消費者換新需求逐步釋放以及8月高溫天氣帶動空調需求增長,行業零售額企穩回升,2024年三季度單季度累計增長7.5%。
海爾智家投資者關系總監劉濤表示,此次以舊換新政策對一級、二級能效產品進行補貼,引導行業結構升級,有助于拉動高端家電產品銷售。
華福證券分析師謝麗媛同樣認為,補貼力度升級更有利于中高端產品銷售,家電多品類在今年“雙11”期間均呈現均價提升、結構優化趨勢,有利于品牌端競爭趨緩、盈利能力改善。
政策延續呼之欲出
“我們將研究提出未來繼續加大支持力度、擴大支持范圍的政策舉措,待履行相關程序后適時公開發布,持續以‘兩新’政策推動群眾受益、企業獲利、經濟向好。”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超日前給出了政策接續發力的“定心丸”。
業內觀點指出,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第一波增長主要來自城市客戶以及能了解以舊換新的群體,未來縣鄉一級在以舊換新中的增長潛力巨大。
洪勇對記者表示,鄉村消費者對家電等耐用消費品的更新換代同樣有強烈需求,但是由于信息閉塞、物流不便等因素,這一市場尚未被充分開發。未來要通過加強宣傳、完善物流配送體系、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有效激活這一潛在市場。
洪勇認為,對于明年的促消費政策,除了繼續加大對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支持力度、擴大其覆蓋面外,還可從四方面著手:一是鼓勵綠色消費,通過補貼或稅收優惠等方式,促進節能環保產品銷售;二是支持服務消費,比如旅游、文化娛樂等非實物消費領域;三是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提高消費者信心,比如加強對虛假廣告、假冒偽劣商品的打擊力度;四是推動個性化、定制化消費,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促進消費升級。
加大對服務業生產和消費的支持力度,也作為未來促消費的可選項被更多地提及。事實上,近期不少地方仍在加大服務領域消費券發放力度,從需求端提振服務消費。例如,廣州將自2024年12月起至2025年上半年,分三輪多周次滾動發放總額為1億元的“食在廣州”政府消費券;上海將于12月7日、14日和28日發放第三輪“樂品上海”餐飲消費券;北京自2024年11月至2025年4月發放不少于3萬張冰雪消費券……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建議,還可更多發放支持服務消費的補貼,如家政服務補貼、育兒服務補貼、旅游住宿補貼等。原因在于,生活性服務業從業人員工資水平相對較低,發放服務消費補貼可在提振消費的同時,改善中低收入群體的就業環境和收入預期。
魯政委表示,2023年以來,服務消費占比不斷修復,但仍低于2019年水平。他預計,2025年服務消費將延續修復態勢,在居民消費結構中占比進一步提高,有望修復至疫情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