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深交所聯合陜西證監局、陜西證券期貨業協會、陜西資本市場服務中心、證券時報共同主辦的“金融強國繪藍圖 投教為民譜新篇”活動走進有著厚重歷史文化的陜西,以投教服務為落腳點,持續深耕普惠金融,扎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激活黨建“紅色引擎”
延安子長市,蜚聲于謝子長故鄉。行走在這座西部小城,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牽引著我們重新回到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
7月30日,距離子長市25公里的李家岔鎮棗樹坪村,一處坐落在半山腰上的窯洞院落,活動一行走進謝子長的故居,開展黨建學習。
“作為陜北紅軍和蘇區創建人之一,謝子長舉家革命,歷盡艱險直至犧牲,盡管英年早逝,卻留下了不朽的功績,在陜北人民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威信,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黨建授課老師向記者介紹稱。
以黨建為引領,推動投教工作走深走實。本次活動與黨建工作相融合,在投資者教育活動中融入“學黨史”、紅色金融史宣講等黨建元素,不斷推動黨建工作和投教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投教。
除了參觀謝子長故居,活動一行還走進紅色教育基地——延安革命紀念館,圍繞建設金融強國開展黨紀學習教育。
陜西證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陜西局始終牢記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監管初心和使命,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人民立場,持續深化投資者教育工作。
促進投教“穩邊興邊”
從延安子長到渭南富平薛鎮北李村,為邊遠地區小學捐贈財商圖書館、向當地小學生開展財商授課,到花椒倉庫里為鄉村居民宣傳防非反詐知識……
當前,金融強國加速推進,金融活水流向農村、邊遠地區的薄弱地區,補齊金融服務短板、推進投教服務走深走實正當時。
一方面,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普惠金融供給格局初步形成,縣域銀行機構實現100%覆蓋,鄉鎮銀行金融機構覆蓋率約98%,基本實現鄉鄉有機構、村村有服務、家家有賬戶。
另一方面,加強全民金融素養教育勢在必行。《國民金融素養白皮書(2022—2023)》顯示,相對東部和中部,西部省份的居民金融素養較低,應重點關注西部省份和中部省份的宣傳度與普及性。
“對于我們這些渴望知識、追求夢想的學子而言,每一本書都像是通往未知世界的鑰匙,讓我們能夠勇敢地探索、不懈地追求。”子長市李家岔鎮中心小學一學生代表告訴記者。
“海通證券希望通過公益財商素養教育,讓鄉村兒童的未來充滿更多溫暖與色彩,讓孩子們成為自己人生的設計師。我們相信比起單純的物質捐助,培養鄉村兒童正確的財富意識,更有實際的價值。”海通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少年強則國強,通過捐贈豐富的愛心圖書、文具等學習生活用品以及教授精彩的兒童財商課程,讓孩子們從小樹立正確的經濟價值觀、理性的消費觀、科學的財富管理觀。
“差不多每天都能接到詐騙電話。”渭南富平薛鎮北李村一村民代表向記者展示她手機通話記錄,里面多個號碼被運營商標記為“騷擾電話”。她說:“感謝你們為我們帶來了這些最新的防非反詐知識。”
“在中國經濟邁入新發展格局之際,隨著居民財富的不斷提升以及金融產品的日益豐富和復雜化,提升國民金融素養有助于促進普惠金融深入發展。”中郵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中郵證券在堅持人民立場、服務實體經濟上展現更大作為,持續做好投教投保工作,充分發揮股東資源優勢,利用遍布城鄉的郵政線下網點,創新開展投教投保活動,豐富投資者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更廣泛地惠及廣大投資者。
8月2日,活動一行還走進上市公司——榮信文化。投資者代表在上市公司員工帶領下參觀了公司的圖書陳列室,在與相關負責人的問答中直觀了解榮信文化的企業文化、核心競爭力以及未來發展規劃等。
匯聚合力“互學互鑒”
投資者服務永遠在路上。
8月1日,在陜西證監局大會議室里,圍繞“加快推進金融強國建設”,來自監管部門、協會及轄區相關代表券商或分公司齊聚一堂,分享經驗、交流心得、融通聯動,碰撞智慧火花。
在交流環節,與會代表紛紛發言,分享各自在投教服務普惠金融工作中的經驗和做法。大家一致認為,投教工作需要不斷創新探索,結合公司特色與資源優勢,持續走近投資者、貼近投資者,精準配置資源、提供服務,著力增強為投資者服務的精準性、實效性,全力提升服務質量和效果。
“西部證券持續創新并豐富投資者教育方式,推出寓教于樂的視頻、動漫、H5、漫畫等品牌化投教產品,培養投資者理性投資、合規投資意識,幫助投資者提升專業知識水平。”會上,西部證券相關負責人還介紹,近年來,西部證券同多所高等院校、中學、教育公益組織合作,通過教育講座、課題研究等為廣大師生宣講金融知識,防范非法證券活動,提高金融理論及實踐水平。
今年8月,興業證券延安投資者教育基地即將迎來揭牌一周年。一直以來,興業證券始終高度重視紅色基因的傳承與弘揚,在證券行業首創紅色投教特色模式,是業內首家擁有雙國家級投教基地的證券公司。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興業證券始終高度重視紅色基因的傳承與弘揚,在證券行業首創紅色投教特色模式,探索打造出‘紅色投教+國民教育+紅色生態+鄉村振興’的四大特色模式”。
會上,與會人員就投教工作的現狀、挑戰和機遇進行了深入剖析。大家紛紛表示,投教工作的開展應當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加強同投資者的聯系,傾聽投資者心聲。面向不同地區,投教內容的創新應該結合地區特色文化,讓教育內容更加生動、有趣,引起投資者的共鳴,持續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校對:姚遠